江苏的高铁版图正在悄然生变。对于很多生活在苏北的朋友来说,过去想要从淮安直奔南京,不得不绕远路、耗时费力。两地相距不到200公里,却常常需要两个多小时才能抵达,这种“明明很近却难以直达”的尴尬,让不少本地人和企业都盼着能有一条真正意义上的快速通道。
采访中,一位在南京工作的淮安小伙无奈表示:“每次回家都像是在‘环游’江苏。”这样的心声,其实折射出区域交通短板对经济与民生带来的影响。也正因如此,被称为“救命稻草”的宁淮城际铁路,从立项之初就牵动着无数人的心。
这条全长约156公里、设计时速350公里的高铁线路,将南京北站与淮安东站紧密连接起来,并一路串联六合、天长、金湖等多个重要节点。据项目负责人介绍,截至2025年7月,全线桩基和墩身施工已完成99%以上,“骨架”基本成型。而跨三河特大桥作为关键控制性工程,目前也已进入收尾阶段,为后续铺轨打下坚实基础。“我们团队几乎每天都在现场,有时候一连十几个小时盯着吊装作业,只为确保每根梁体精准落位。”一名工程师这样说道。
如果进展顺利,到2026年这条被寄予厚望的高速铁路就将正式开通。这不仅意味着两地之间“一小时生活圈”梦想成真,更是推动苏北地区融入长三角都市圈的重要一步。专家分析认为,高铁开通后,不仅人才流动会更加频繁,还会带动科技资源、资金乃至创新理念向苏北集聚。例如,“南京研发+淮安制造”的产业协作模式有望加速落地;台资企业、高端食品加工等优势产业,也能借助便捷交通更好链接市场,实现共赢发展。
走访当地企业时,有负责人坦言:“以前招外地技术人才总担心交通不便,现在大家听说马上可以坐高铁上下班,都愿意来试试水了。”这种变化,其实正是城市间互联互通所带来的最直接红利。不仅如此,随着宁淮城际成为多条干线交汇枢纽,未来游客早上还可以去洪泽湖看湿地,中午转场逛里运河文化长廊,实现“双城打卡”,旅游消费链也随之延伸拓宽。
值得注意的是,这也是苏北首个自主投资建设并运营管理的350公里时速高铁项目,在政策支持和地方积极性的双重驱动下,为中国中部及欠发达地区提供了可复制的发展样板。有业内人士建议:接下来,应进一步优化配套公交体系,加快智慧出行平台建设,同时鼓励沿线各县市加强文旅融合,让“过境”变“停留”,把客流真正转化为人气与经济活力。
那么最后小编想问:当家门口终于有了直达省会的大动脉,你觉得它能否真的改变家乡命运?又是否足以让更多年轻人选择留下?对此你怎么看?
本文根据公开资料整理,不代表当事人及平台立场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
#热点观察家#
天金策略-上海配资公司-个人场外配资-杭州配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