63岁的张叔,退休后在小区做了健走队队长。每天早上雷打不动地带着老伙伴们走一圈,再回家泡一壶枸杞茶,日子过得悠哉。但这几天他总觉得不对劲,耳鸣、头晕、还有点忘事。
“老张,你别大意了,我妹夫上个月就是你这症状,拖了俩星期,结果——脑梗!”
邻居老李这番话吓得张叔立马挂了个专家号。
结果真的吓人——轻微脑供血不足,医生说再晚来一两周,轻则住院,重则半身不遂!
“医生说了,这是身体在提前报警!”
是啊,脑梗不是突然来的,它早就有“苗头”了,只不过很多人忽视了。
那身体到底会给我们哪些“提醒”?又该靠什么来预防呢?
一、警惕信号:脑梗来临前,身体可能会发出这些“报警”!
很多人以为脑梗就是“说中就中”、“一秒倒下”,其实不是。
大多数脑梗前,身体是会提前“提示”的,只是大家没放在心上:
1.短暂性视力模糊或黑蒙
有的人会突然眼前一黑,几秒钟恢复;还有的觉得看东西模糊、对焦困难。这可能是“短暂性脑缺血”的表现,千万别忽视。
2.说话口齿不清或听不懂话
这是很多人最容易忽略的征兆。
明明语言能力正常,却突然说话含糊或听不清对方说啥,过几分钟又恢复。这也是脑供血不足的典型信号。
3.单侧肢体无力或麻木
比如某一只手突然抬不起来、腿发软、走路不稳,甚至拿筷子都不顺手。多数人以为是“压到了”,其实是神经功能短暂受损。
4.头晕、恶心、走路不稳
特别是那种“像坐船”、“走路踩棉花”的感觉,有时候会持续十几分钟,这种晕法和普通低血糖不一样,更危险。
5.耳鸣、嗜睡、记忆力变差
很多人把它当成“更年期”、“老年退化”,但其实可能是大脑在“求救”。
所以别以为身体的小毛病只是“岁数大了”,有时候,那真可能是大问题的前兆。
二、医生:记得补好这3种营养素,或能减少脑梗风险!
脑梗的形成,说到底就是脑血管堵住了,和动脉粥样硬化、血脂异常、血液粘稠、血管老化有很大关系。
除了平时注意锻炼、控制三高,营养也非常关键,特别是这三种常被忽视的营养素——
1.维生素B12:修复神经、预防脑萎缩的“神助攻”
维生素B12是保护神经系统的重要角色,它能帮助神经再生、维持大脑功能。
如果长期缺乏,容易出现记忆力下降、情绪低落、肢体麻木,甚至会加速脑萎缩,增加脑梗风险。
哪些人容易缺?
年龄大(吸收能力下降)
吃素的人(B12主要存在于动物性食物)
胃肠吸收功能不好的人(有胃病、肠炎等)
B12含量高的食物:
动物肝脏(猪肝、鸡肝)
海鲜类(牡蛎、鱼类、贝类)
蛋类、奶类
提醒:65岁以上人群,建议每年查一次B12水平,有条件的可以适当补充维生素B12片或注射。
2.叶酸:保护血管、降低“高同型半胱氨酸”利器
很多人以为叶酸只是孕妇才需要,其实不是!
研究发现,血液中的“同型半胱氨酸”浓度过高,会损伤血管内壁,增加脑梗风险。而叶酸正好能降低它的水平,是保护血管的关键。
生活中含叶酸的食物:
深绿色蔬菜:菠菜、油麦菜、芥蓝
豆类:黄豆、绿豆、红豆
水果:橙子、猕猴桃、草莓
杂粮类:玉米、糙米、全麦面包
提醒:中老年人平时可以每天吃1~2碗绿叶菜,搭配豆制品和水果,基本可以保证叶酸摄入。
3.维生素D:不仅护骨,还能稳住血管内壁!
很多人不知道,维生素D缺乏和脑梗也有关系!
它不仅参与钙吸收,还有抗炎、护血管、调节免疫的作用。近年研究指出,维生素D缺乏的人群,脑血管意外的风险更高。
维生素D的主要来源:
晒太阳(每天10~20分钟)
动物肝脏、蛋黄、三文鱼
补剂(缺乏严重时)
提醒:不常晒太阳、住在北方、年纪大的人更容易缺乏,建议每年查一次维D水平。
三、预防脑梗的关键:不是临时抱佛脚,而是日积月累
脑梗,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。它是长年累月的“三高”、血脂异常、作息紊乱、不良饮食积累出来的。
想要避免脑梗,不止靠药,更靠“生活习惯”:
控好三高:高血压、高血脂、高血糖,尤其是血压,一定要定期测
饮食清淡:少油少盐少糖,多吃新鲜蔬果和粗粮
坚持锻炼:每天快走30分钟,是最便宜有效的“保命药”
戒烟限酒:香烟和酒精,都是血管的“慢性毒药”
睡眠规律:保证7小时以上睡眠,晚睡、熬夜都可能诱发血压波动
每年体检:特别是B超(查颈动脉)、血脂、血糖、B12、叶酸等指标
别等到摔倒在地、嘴歪眼斜、话都说不出来时,才想着“早知道”……。
总结一句话
身体发出的信号不是“多虑”,而是“提醒”;营养素不是“可有可无”,而是“必需”!
脑梗防得住,关键是你肯不肯现在就开始做点小改变。
来源:青岛广播
温馨提示:本文所载的健康相关信息仅供参考,不代表本平台观点,不能直接作为任何健康干预的依据。在采取任何预防、治疗或治愈的措施之前,请先与医生进行沟通。
文中所提姓名均为“化名”,切勿对号入座
(蓬莱融媒体中心)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天金策略-上海配资公司-个人场外配资-杭州配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